急性血原性骨髓炎具有发病突然、病症明显的特点且容易引起病理性骨折和明显的全身和局部症状。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原发病灶多为脓肿,各种炎症引起败血症侵入骨髓所致。是临床上治疗的黄金时期,不及时治疗往往会造成久治不愈的慢性炎症,严重者甚至造成残疾。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急性血原性骨髓炎呢?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会造成患者骨痛、红肿、关节活动不畅,全身高热、寒战的表现,往往会造成患者与软组织炎症、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骨肿瘤等混淆,引起治疗失当需要患者引起重视。
急性血原性骨髓炎多见于儿童和成长期的青少年,另外身体抵抗力较弱的人群也是主要发病人群。易发部位为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其次为股骨上端和桡骨下端。症状取决于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范围、病程、年龄、抵抗力和细菌毒力。临床症状常见高热和全身感染,局部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发病早期,经X线摄片显示软组织肿胀,10~14天后病骨出现不规则斑点状脱钙。病症逐渐深入形成成熟病灶、死骨和新生骨骼同时存在。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主要是采取抗生药物灭菌,静脉注射。体温下降后改用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2~3周,同时施行全身支持疗法,包括高蛋白饮食、维生素、输血等,患肢进行牵引或石膏制动,达到减少痛苦,防止病理骨折。当全身症状严重迟迟不肯消退的表现时,患者应该及时的切开脓肿引流脓液。
以上就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病特点,容易造成错误诊断的疾病以及主要的治疗方法介绍,希望对患者有参考意义。建议患者发病后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症恶化。
转载请注明:http://health.yealer.com/gsy/2013/2013-06-27/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