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骨感染疾病中发病较急的疾病,往往患者会骤然起病。出现明显的全身和局部症状,护理不当容易引发病理性骨折,脓液排放不畅会造成败血症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不及时治疗容易引发慢性发病久治不愈甚至造成残疾。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部位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急性血原性骨髓炎主要的发病人群是青少年,较为常见的发病骨骼是胫骨的上半段和股骨骨端,脊柱与其他四肢骨骼都可以发病,肋骨和颅骨少见。患者没有明显伤口是因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菌滋生,进入血液循环带入骨骼所引起。
主要发病特点是发病突然,有发热以及发冷的表现,严重者出现中毒症状。儿童可有烦躁,不宁,呕吐与惊厥。重者有昏迷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以通过引流脓液来减轻患者的全身症状,并需要及时治疗。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方法:
在抗生素普及使用之前该病发病有着较高的致死率,抗生药物广泛使用后几乎没有致死表现。发病后患者立即开始足量抗生素治疗,在发病5天内使用往往可以控制炎症,而在5天后使用或细菌对所用抗生素不敏感时,都会影响疗效。由于致病菌大都为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要联合应用抗生素。并且后续应该及时的进行菌体培养针对性用药,病症减轻后持续用药可以康复。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感染疾病类型,发病突然全身和局部症状明显。但是往往尚未形成成熟病灶、没有造成严重的骨死亡因此临床上较容易康复。否则病症严重会造成久治不愈慢性发病。
转载请注明:http://health.yealer.com/gsy/2013/2013-06-27/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