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股骨头坏死病人常无明显的髋部症状,大多数病人只偶尔感到下腰部、大腿内侧或大腿根部周围及膝关节上方有酸胀不适,长距离行走、长时间负重时症状加重,甚至出现跛行,但一般休息后可缓解。
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行走活动后加重,有时为休息痛。疼痛多为针刺样、钝痛或酸痛不适等,常向腹股沟区,大腿内侧,臀后侧和膝内侧放射,并有该区麻木感。
正是因为疼痛部位不定、时轻时重、变化多端的特点,造成很多股骨头坏死病人漏诊、误诊,贻误时机,甚至经常看到初次就诊的病人即表现为较严重的股骨头坏死,有的甚至股骨头塌陷、变形,才知道是股骨头坏死,错过治疗时间。
股骨头坏死各期疼痛特点:
一、正常的关节
即便因为劳累、软骨损伤等原因也会出现疼痛,这个阶段多为无痛,即便有疼痛,也是非常轻微,经休息、根据病情治疗后会迅速缓解。
二、骨髓水肿,关节积液期
疼痛会迅速加重,关节功能也会明显受限,一般被诊断为“滑膜炎”,经卧床休息、扶拐、相关治疗后会很快缓解疼痛。(保髋期)
三、塌陷前期
若水肿期持续时间超长,则骨小梁因长期水肿压迫、缺血,发生部分骨小梁断裂,此时疼痛会逐渐加重,但经有效治疗症状能够改善,若病情稳定,骨小梁修复良好,疼痛会逐渐减轻,甚至达到轻微或无痛的状态;反之,骨小梁难以修复。(保髋期)
四、塌陷期
疼痛继续加重,骨小梁停止断裂、塌陷,疼痛逐渐缓解,甚至不痛;骨小梁继续断裂、塌陷继续加重,关节活动度逐渐变差,疼痛进行性加重。
五、股骨头坏死晚期
一般表现为疼痛严重、关节功能如盘腿、下蹲、行走等受限,个别情况下,骨修复与塌陷同步进行,塌陷后骨质压缩,股骨头内骨质稳定,反而出现关节功能受限但疼痛减轻的“奇怪”情况。
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方法
1、自我检查:做“4”字实验。将患肢4字型搭于健侧大腿上,膝盖往下压,压时髋关节有疼痛。
2、CT:局限性囊变,星状征消失,股骨头变形碎裂,关节间隙狭窄,是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依据之一,也是避免早期股骨头坏死误诊的方法之一。
3、X线片:骨质疏松,骨密度不均匀,有囊性变,新月征关节面塌陷不平,出现台阶征,关节间隙狭窄,可伴病理骨折或半脱位。
4、MRI:磁共振影像检查,它可以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影像。全面诊断股骨头坏死。
转载请注明:http://health.yealer.com/ggths/2019/2019-08-03/1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