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病因?骨质疏松症是指骨小梁的数量绝对值减少,而骨小梁的结构及骨基质的钙化均正常,因此与骨软化不同,故也有人称之为骨质缺乏症。骨质疏松乃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形成减少或骨吸收增强或两者兼而有之所致。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局限型与弥漫型两种。
局限型骨质疏松症(或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多因患肢的长期不活动或瘫痪引起,如见于小儿麻痹症或骨结核治疗时,大约数周内即可出现,表现为松质骨的小梁减少、变细,皮质骨变薄、变疏松。X线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为灶性,特别在软骨下的关节或干骺端明显,可能因该处骨质代谢较旺盛所致。在肌肉恢复运动时,骨小梁形成增加,可逐渐恢复正常状态,尤其在小儿比较明显。
全身性骨质疏松症,营养缺乏:如蛋白质、钙或维生素C或D缺乏,另有一种原发性或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中年以后,女性比男性多见,特别是绝经期后妇女更为多见,故也称为老年或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由于雌激素缺乏,促进骨质吸收有关。
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及钙、磷水平均正常,故和骨软化不同。有人报告服用雌激素可使此种骨质吸收停止,并增加钙的存留。本病也可见于卵巢切除后的年轻妇女,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在生活当中也要去适当的去做些对于身体有好处的运动。
全身性骨质疏松症可导致脊柱塌陷,椎骨凹陷,常易发生压迫性骨折及疼痛。长骨的轻微外伤即可引起骨折,尤其常见于股骨颈部,其次为腕及肱骨上端。在生活当中也要去适当的去补充些钙片,这些都是对于病情有很好的帮助的。
本文编辑:zp(338486)